关于印发《塘渡口镇2023年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详细信息

公开具体内容

塘政发﹝202325号

 

关于印发《塘渡口镇2023年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镇属各部门:

    关于印发《塘渡口镇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已经镇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塘渡口镇人民政府

2023年2月10日

   

 

 

 

 

 

 

 

塘渡口镇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做好全镇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全镇实际情况,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修编制定本方案。

    一、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开展群测群防,采取适当的工程治理措施,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损失。遵循”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以下原则:

    1、坚持政府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原则;

    2、专业队伍与当地群众相结合,技术业务与行政措施并重原则;

    3、事先摸清灾情、充分做好准备与应急处置原则,分部门负责并协调一致原则;

    4、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

    5、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6、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发展的原则;

    7、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各村(社区)、各单位、企业应按照防灾方案要求,快速、有序、高效、科学地实施境内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提高防治地质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

失。

    二、目标

    地质灾害的危害极大,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破坏房屋、交通、水利设施,造成人员伤亡,破坏生态环境

等。因而,推广普及地质灾害防治迫在眉睫,促进地质灾害

防治法制建设,要求全镇积极主动地、科学地、有计划地参

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与威

胁是全镇工作的重要目标。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就是通过有

效措施,做到提前预警,应急得当,达到尽量减少地质灾害

所造成的危害的目的。

    三、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形势

    (一)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

    塘渡口镇是县城关镇,辖8个社区和40个行政村,总人口18.89万人。镇属于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溶蚀高原地貌显著,石头山多,地表缺水,土层微薄,降雨渗漏严重,地表水源贫瘠。镇区地质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主要有NNE、NE、SN、NW向断裂,断裂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致使岩石破碎,加剧了岩石的风化速度,削弱岩石的强度。对地质灾害的产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地质灾害现状

    塘渡口镇是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镇之一,全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1个,其中滑坡19处,崩塌9处,分布于全镇16个行政村(社区),其中一般隐患点14处,较大隐患点13处,重大隐患点4处,威胁478栋房屋,1055户,合计1994人。其中,大岭社区、双合社区、峡山社区、凤凰社区、桂竹山社区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分布的行政村。

    (三)防治现状

    全镇在县相关单位的领导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所成

效,建立了灾点监测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抗灾、救灾应急

反应系统,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所提高。但全镇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依然整体较为被动;防治工作和技术管理能力薄弱以

及麻痹侥幸心理尚存等问题。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仍

然繁重。

    四、地质灾害防治部署

    (一)落实防治地质灾害责任制

    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肖卫东吴送军

    副组长:何武明(常务)、吕明明、唐国华、夏云辉谢辉、张爱民、肖哲。

    成员: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全体人员、农业农

村中心自然资源组全体人员、社会事务办全体人员、村(社

区)全体干部、村(社区)监测员、派出所、经济发展办全

体人员、镇安监办全体人员、镇应急办全体人员。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

村(社区)、各单位、企业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

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要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

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

任到人。地质灾害责任人由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受

威胁单位主要负责人、村两委主干担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

村居,由村两委组织受威胁村民开展巡查、监测。

    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镇安监办、农业农村中心是

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方案,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建立并完善地质灾

害点资料库与群测群防网络,实行汛期24小时专人值班,时刻保持与防汛抗旱、气象等有关部门的紧密联系,按规定

及时报告、转达和指挥治理,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指导

工作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其它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落实防灾责任制,认

真做好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回检查

    各村(社区)、各单位、企业应组织人员对本辖区内的

主要地质灾害点、灾害重点防护区进行巡回检查,其主要任

务是:

    1、检查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落实情况

    主要内容:组织机构(各村、各单位、企业防灾责任人),

危险点监测(监测责任人、观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记录、

汇交整理),信息网络,防灾预报,危险区群众的防灾意识,

应急方案及措施等。

    2、检查主要灾害危险点

    对辖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划定警戒区,设立告

示牌;行政村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防范,并挂牌

警示;对辖区有险情的灾害点进行现场和室内检查,发现地

质灾害危险点有明显异常情况的,所在村(社区)应及时上报镇人民政府,并组织调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灾前监测与安全转移

    1、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三级时,镇政府、镇安

监办、镇应急办应部署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应及时组织对

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巡查;隐患点和易发区的防灾责

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加强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监测和防

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镇政府应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

其他部门和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

加强监测、巡查,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2、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二级时,实行24小时值

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应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

点和易发区(特别是高陡边坡)进行加密巡查;防灾责任人、

监测人、协管员应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加密监测和防范。组

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易发区受

威胁人员要根据当地雨情、险情,适时转移避让。

    3、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一级时,应实行24小时

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投入抢险救灾的准备,组织地质灾害

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

    4、地质灾害转移对象: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

建筑物内的群众;易发生泥石流山沟及沟口(低洼)地带的

群众;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其他在易发生地质

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的群众。

    5、各村委会(社区)、各单位、企业应成立相应的地质

灾害防救组织,配足必要的物质装备,提高防救队伍的素质;

制定具体的防救方案,特别是临灾前的人员转移方案,并做

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避险步骤及撤离路线示意图

    1、由责任人发布命令。

    2、采取电话、鸣锣、鸣哨等办法通知和预警。

    3、防治应急分队组织人员撤离。

    4、镇、村组织安置群众。

    5、撤离路线示意图:隐患点安置点:避灾点。

    (五)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各村(社区)、各单位、企业应按既定的

方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

救受灾人员;民政、建管、卫生等部门应及时做好伤员救治,

安置抚恤等;交通、通迅、公安等部门应做好相关工作。必

要时,可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援,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

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建立防治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各村(社区)、各单位、企业对特别易发生地质灾害的

重点地区,要进一步健全防治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做到上下

信息畅通,为防灾救灾的指挥决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在汛期期间,各村(社区)、各单位、企业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报告重大灾情,每月1日-3日报送上月灾情情况,每年11月25日前报送全年灾情报告和有关资料。镇信息员由刘豪负责收集资料上报。

    、防灾预案的实施

    (一)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条件。将地质灾害群防群

测任务分解到镇村两级,明确具体监测人和监督单位责任人,

建立完善的群专结合和群防群测的预报网络体系。

    (二)安排资金,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镇村(社区)两级要拨给一定经费重点解决地质灾害点的监测、群测群防和治理的费用。用于防治地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基本信息

所属领域 救灾生产
一级事项 政策文件 二级事项 规范性文件
公开时限 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
公开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公开主体 邵阳县塘渡口镇
公开层级1 县级 公开渠道和载体 政府网站
公开层级2 乡、村级
  • 详细信息
  •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