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情况分析
县统计局
(2013年10月29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突出“三重工作”主题,攻坚克难,沉着应战,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但是部分经济指标与县委、县政府年初提出的“保、争”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存在的矛盾亟待化解。
一、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一)整体经济稳中求进,三次产业平稳增长
1-9月,全县实现GDP719642万元,同比增长9.2%。其中一产业增加值227672万元,增长2.2%;二产业增加值216210万元,同比增长11.7%;三产业增加值275760万元,同比增长12.4%。三次产业比为31.6:30:38.4。
(二)农业生产因旱受损,农村经济增速放缓
由于遭受30年以来少有的旱情影响,我县农业生产受灾严重,粮食及经济作物减产。1-9月,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864.59万元,同比增长2.2%,增速为近10年来最低。其中农业产值1665156万元,增长2.6%;林业产值13123.7万元,增长6.1%;牧产值195119万元,增长1.3%;渔业产值6121万元,增长7.9%;农业服务业产值298425万元,增长0.6%。粮食播种面积122.58万亩,同比下降3.52%;粮食总产量46.096万吨,同比下降3.06%。出栏牲猪85.6万头,增长0.71%。烟叶种植面积3.63万亩,增长12.56%;产量8.3万担,下降23.6%。
(三)工业经济总体平稳,煤炭生产跌幅较大。
1-9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14197万元,同比增长15.7%;今年新增2家规模工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达到67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47794万元,同比增长15.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6403万元,同比增长11.2%。其中规模工业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18122万元,下降42.9%;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3071万元,同比增长51.3%;纺织服装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550万元,增长42%;化工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823万元,同比增长3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点:一是园区经济增幅较快。1-9月,纳入园区管理的23家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233143万元,同比增长29%;增幅高于全县规模工业平均增速13.6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2.5%,集聚效应逐步凸现。二是重点骨干企业拉动力增强。湖南瑞柏茶油1-9月产值同比增长62.7%,彩鑫制釉公司产值同比增长32%,兴旺电器公司产值同比增长22.6%,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长8%,双雄矿业产值同比增长43%。
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88085万元,同比增长10.5%。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31.4%,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社会消费潜力向好
1-9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4182万元,同比增长35.1%。其中:城镇完成投资496346万元,增长 42.44%;农村投资121291万元,增长3.79%。新建项目投资272769万元,增长9.91%;技改投资222389万元,增长38.82%;农业投资52874万元,增长6.84%;采矿业投资112534万元,增长28.57%。总体投资增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投资运行亮点纷呈,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驾”有力“马车”。一是投资持续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大,投资占GDP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2.3%提高到75.1%。二是重点项目个数增多。全县县市重点建设项目23个,现已开工16个,完成投资109312万元。全县总投资项目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238个,增长41.67%;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0个,增长36.36%;亿元以上的项目6个。三是社会投资力度加大。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在全部投资中民间投资完成437013万元,增长37.7 %,比全部投资增速快 2.6个百分点。
1-9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980万元,增长13.3%。按区域分:城镇实现零售额213000万元,增长13.78%;乡村实现零售额71680万元,增长11.76%。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67333.4万元,增长29.81%;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205646.7万元,增长8.67%。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967.8万元,增长8.38%;零售额实现217425.3万元,增长12.3%;住宿餐饮业实现43615.6万元,增长13.21%。
(五)财政经济较快增长,金融运行状况良好
1-9月,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5084万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3484万元,同比增长10.1%;非税收入完成23600万元,同比增长26.1%。增幅较快的税种有烟叶税增长362.3%,耕地占用税增长427.9%;但是其他各项税费收入下降24.9%,上划中央两税下降9.5%,上划省级增值税下降8.3%,上划省级资源税下降7.3%。一般预算收入41266万元,同比增长26.6%。1-9月,财政总支出177949万元,增加20383万元,增长12.94%;其中公共服务支出26874万元,增加6318万元,增长30.74%。
1-9月,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58371万元,增长18.9%;货款余额302332万元,增长14.5%。存货比100:2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对县工业、基建及重点建设项目贷款25766万元,其中对工业贷款9642万元。
(六)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总量增幅平稳发展
1-9月全县利用外资980万美元,增长437.2%;利用内资468070万元,增长20.2%。引进亿元以上的项目11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9个,100万元以上的项目56个。其中下花桥镇城镇开发项目到位资金3200万元,生物质发电项目到位5200万元,金鼎化工项目到位资金2600万元,长城新源工业集中区项目到位资金2700万元,等等54个较大项目共落实到位资金41640万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对照年初目标差距较大
年初人大两会通过的2013年政府工作目标:GDP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财政总收入增长22%。
年初县委经济工作会确定的目标:GDP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财政总收入增长24%。
从目前的实际完成情况来看,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预定目标外,其他经济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要全面实现个年目标任务十分压头。
2、纵横向比较有喜有忧。
(1)与全市平均增幅相比,我县GDP低于全市均幅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低于全市增幅0.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低于全市增幅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市1.0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内资高于全市9.6个百分点。
(2)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县GDP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速下降13.6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内资增速增长4.2个百分点。这些经济指标的下降,既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也与我县产业结构不优,一产业比重偏高,而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因素二产业的工业煤矿关停、三产业中的商业中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过小的制约。
3、GDP数据增长的难度加大。
一是规模工业增速不快。规模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增速每下滑1个百分点,影响GDP增幅下降近0.3个百分点。我县目前67家规模工业中,煤矿企业19家,个数占28。4%。而煤矿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7%,由于从7月份以来,煤矿企业全面关停,不能上报产值。据测算,到年底煤矿企业将影响我县GDP增长0.8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增长压力过大。三产业中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总量偏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和限额以下商业零售额构成。我县已入国家名录库的商业企业常规统计单位共63家,其中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联网直报单位9家企业,数据由企业单位直接上报到国家统计局,增幅不受限制;限额以上个体单位54家,报表制度规定增速不能超过15%。我县限额以上商业企业零售额只占消费品总额的23.3%,比全市平均低18.7个百分点。
4、规模工业增速回升无着力点。
根据国家规定,统计部门对规模工业采用“克强指数”核算工业增速,以当月工业增加值为依据,结合市国税部门的工业增值税、市电力部门的用电量及市交通部门的货物周转量3个指标的衔接系数来确定最终增加值速度。一是如果煤矿企业不能恢复正常生产,预期目标“缺口”较大。二是工业用电量和工业增值税两大评估指标低落。1-9月,我县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7.3%;工业增值税6165.25万元,同比下降25.4%,而货物周转量比全市低5.3个百分点。这些核算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关联性指标牵制了全县GDP的增幅。三是受环境保护评估影响,我县规模工业中较有影响的芳鑫金属材料公司、彩鑫制釉公司、三力达化工等3家企业关停。湘宝汽配等机械造业受行业影响,发展速度放缓,均在不同程度上拉低规模工业增长势头。
5、联网直报单位申报入库工作相对滞后。
到9月底,我县新增规模工业2家,占全市6.3%;贸易新进2家,占全市的10%;新进房地产开发企业2家,占全市的14%。其中8月份新增单位3家。而规模工业正在申报的企业5家,商贸企业正在申报的企业37家,(其中已通过市名录库审核的19家,通过市专业审核的28家,正在县办理初审的9家)。但是这些新进名录库的企业数据上报,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紧扣“三重工作”既定目标不放松,抓进度,抓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促“三量齐升”。
二是夯实统计基础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把统计基础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要有人管事,有人做事,基础资料完备,力求数出有源,数出有据。把规模工业、限额以上商业、资质以上建筑业及限额以上房地产开发业和服务业新进名录库申报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做好做细。特别是有联网直报单位的乡镇场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做到期“心中有数”,业务人员必须按时上报数据资料。
三是强化责任分解。将各主要经济指标分解量化到各部门、各乡镇场、各企业及个人。离年底只有2个月时间,要对照目标,查找差距,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1、发改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在35%以上;
2、调查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
3、经济信息化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按66.4%打折后);
5、商务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9%以上;出口同比增长30%以上。
6、国税局、地税局:工业增值税同比增长15%以上;
7、地税局:不含电信部门的三大行业营业税(即租赁和商贸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大营利性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同比增长16%以上;
8、交通局:全社会客货运换算周转量,同比增长18%以上;
9、电力局、电方电力公司:社会用电量,特别是工业用电量增长12%以上;
10、财政局: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增长30%以上;
11、房产局:房地产开发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15%,同时注意衔接房屋销售面积和商品房空置率这两个指标。
12、邮政、电信,移动、联通业务量,同比增长20%以上。
四是高度重视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经济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乡镇、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力配合,必须安排专项经费,安排专门力量。目前,正在单位核查和清查摸底阶段,这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根据市工商部门的情况通报,到今年8月底止,全市工商注册的个体户个数比2008年“二普”时增加54%。如果包括未注册的个体户,应该增加在60%以上。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形势不容乐观。从初步掌握的情况来看,部分乡镇,尤其是个别中心镇上报的个体户汇总表显示,个体户总数甚至比“二普”少了近40%。一是说明工作不务实,没有开展地毯式清查。二是宣传发动不到位,甚至在家“闭门造车”,凭想象,应付交差。这样的结果,会拖了全县、全市的后腿。请各乡镇场抓紧时间,集中精力,该补火的补火,该推倒重来的重新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