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湖南省绿化委员会《关于做好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绿化奖章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湘绿〔2015〕1号)要求,我县开展了”全国绿化奖章”评选推荐工作,经过自愿申报、组织评测、择优推荐, 经研究,拟推荐周根生同志为“全国绿化奖章”候选人向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申报。现将周根生基本情况、“全国绿化奖章”的评选条件以及周根生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向社会公示,公示期5天(2015年7月24日—7月29日),如有异议,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书面、电话、来访等形式向邵阳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739-6888615
地 址: 邵阳县塘渡口镇大木山新区
邮政编编: 422100
周根生基本情况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入党时间 |
籍 贯 |
现工作单位 |
职务 |
周根生 |
男 |
1968.3 |
1990.1 |
邵阳县 |
邵阳县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 |
经理 |
附:
一、全国绿化奖章的评选条件
二、我县拟推荐候选人周根生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
邵阳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二0一五年七月二十四日
一、全国绿化奖章评选条件
热爱祖国,政治立场坚定,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国土绿化事业,在国土绿化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直接从事绿化或管护工作5年以上,对本地区、本单位绿化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2.在防止和制止盗伐滥伐林木、非法使用林地(绿地、湿地)、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及城市绿化管护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3.在国土绿化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应用、科学普及、人才教育培养、立法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对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发挥重大作用。
4.在新闻报道、广播、电影、电视、文艺创作和演出等国土绿化宣传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5.以捐资、捐物、技术支持等形式,为国土绿化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6.长期从事国土绿化组织领导工作,积极推进本地区、本部门国土绿化进程,城乡绿化取得显著成效。
7.在国土绿化其他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二、油茶树上的人生蝶变
——邵阳县伤残军人、老上访户周根生发展油茶产业的先进事迹
周根生,男,邵阳县蔡桥乡乐山村人,1968年3月16日出生,中共党员,邵阳县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目前已种植油茶新造林、生态林共13000余亩,其中3000多亩油茶林已开始挂果,带领邵阳县12个乡镇、34个村共17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解决剩余劳动力再就业300余人。
从一名退伍伤残军人到全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军人物,从曾经的上访“专业户”到油茶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从一名生计困难的弱势群体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油茶种植带头人,周根生凭借着农民儿子的勤劳和朴实,退伍军人的勇敢和坚毅、企业家的睿智和创新,在有着“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美誉的邵阳县广袤的油茶林地上,实现了人生新的飞跃。
一、从退伍伤残军人到上访“专业户”
1987年11月,周根生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在河南某武警部队当兵。周根生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无论是在政治学习、军事训练、站岗执勤上,都是争先创优、勇创一流,多次被评为优秀战士,多次受嘉奖。在1989年的一次部队演习中,他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不慎从高空摔下,脑部严重受伤,不得不接受治疗,经鉴定为伤残。1990年退役后,周根生被部队送回地方安排工作,被分配到邵阳县水泥厂上班,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2年,邵阳县水泥厂宣布破产,周根生一下子失去了工作岗位和经济来源。为了生活,周根生收过废品、卖过副食、服装,生活依旧艰难。迫于生活,周根生与县水泥厂、造纸厂等下岗职工及伤残军人多次上访寻求政府援助,请求解决工作,承担家庭重担,成为有名的上访“专业户”。考虑到退伍伤残军人是弱势群体,周根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2002年5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重新安排他到县林业局绿化大队工作。第二次就业,在周根生的内心中产生巨大反响。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让这位曾经因在部队受伤致残而十分自卑、因迫于生计而经常上访的男子汉,感动得热泪盈眶。他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先后在邵阳县绿化大队、蔡桥国土所工作,2009年多方筹资创办油茶基地。
二、从油茶种植“菜鸟”到业内技术“宣教员”
2009年,周根生作为一位普通的代表参加了全县油茶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县里实施的油茶林造林每亩补助600元的优惠政策,让一向嗅觉灵敏的他找到了增收致富的好门路。经过一番细致的市场考察和政策了解,周根生决定进军油茶行业。
2010年12月,他带着从亲朋好友和煤矿老板筹来的30多万元投资了油茶造林,先后走遍了长乐、蔡桥乡的每个山头,找到了位于蔡桥乡水口、城堂村的一块宜林荒山荒地,按照30元/亩的标准租赁了蔡桥乡水口、城堂村的宜林荒山荒地,他一口气承包了400亩地用于新造油茶,成为全县第一批油茶专业户。 然而,虽然从事绿化工作好几年,但周根生在油茶种植上还是“菜鸟”,有些方面甚至存在知识和技术上的空白。
2009年,读书不多的周根生开始刻苦钻研油茶种植技术,他坚持“肯学、苦学、巧学”,订阅了30多种相关书籍,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方式,虚心向本地和外地的油茶专家请教。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请本地和外地的专家到基地“传帮带”,积极争取到外地学习调研的机会。几年间,周根生主动参加了湖南省林业厅、邵阳县林业局组织的油茶生产技术培训,也自费到广西、贵州等地学习油茶实用技术栽培与管理。有一次到省林科院参观学习,他怕自己一回去就渐渐淡忘,把相关资料、油茶基地都拍好照片,回去好再仔细琢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刻苦钻研,周根生渐渐成为油茶种植技术专家,2012年8月多方筹资成立邵阳县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他坚持学以致用,及时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油茶的造林整地、地膜覆盖、修枝整形、除草施肥等实践中,油茶基地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发展势头良好,引起了众多种植户和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许多人慕名向他请教。
周根生毫不吝啬,积极推广种植技术,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总结成书后,发到每一个种植户、每一个员工手上,悉心指教和普及油茶种植科学技术。近年来,周根生已经收了约500名“学徒”,成为县里油茶行业有名的技术“宣教员”,培养了一大批油茶种植专业户、技术能手。
三、从绿色产业巨头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坚持就是胜利。周根生决心把绿色产业、油茶种植工作做大做强,“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哪怕承受再大的辛劳,我也将一往无前!”周根生暗暗为自己鼓劲。
创业之初,周根生起早摸黑、辛勤劳作,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是每天凌晨6时准时出门,往往要忙到深夜12时才回家休息。每天的工作就是爬山越岭查看林地实况,走门串户宣传惠农政策,耐心细致劝导农户种植油茶,并与当地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等。由于生活没有规律,经常没有按时吃饭,每天不能得到较好的休息,周根生感到身体状况越来越差,2011年2月,经检查发现患有糖尿病。但他毫不退缩,经常带病工作,尤其到了每年的3-4月,周根生带领员工们种植油茶,每天累得昏头转向都毫不言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周根生的带动下,不少农户纷纷加入到种植油茶的行列中来。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周根生创造性地开展“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即在“政府引导、入社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实行统一开发、统一管护、统一销售,发展壮大油茶基地。穷孩子出身的周根生十分关心支持贫困户,经常免费为其提供知识咨询、技术传授,甚至免费为他们提供化肥、农药等物资服务,5年多来共扶持了1700多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2年至2015年,在该县油茶产业发展政策的激励下,周根生新造林13000余亩,其中蔡桥乡乐山村、桂花村、南岭村、成堂村800余亩杉树长势喜人,金称市镇石冲村胡高坳大周田坟山栽植国外松、枫香林200余亩,并分别在邵阳县12个乡镇34个村完成油茶造林12000余亩 ,其中已挂果丰产的有3000多亩,2014年共采摘油茶鲜果达7万多斤,油茶产业发展在全县独树一枝,成为邵阳县名副其实的油茶种植第一大户,成为该县绿色产业的第一巨头。2012年、2013年,周根生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油茶造林工作先进个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退伍残疾军人周根生每天都在忙,不是在种植户家开会,就是在林地里战斗,他说,绿色事业没有休止符,油茶种植一直在路上,他的理想是:继续带动全县贫困人口种植油茶10万亩,形成油茶行业种植、加工、营销“一条龙”式服务,让“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邵阳县遍地茶绿,让“中国油茶之乡”邵阳县茶林花香,让“中国茶油之都”邵阳县茶油飘香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