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政发〔2009〕6号
邵阳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09―2011年度新网工程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场管委,县直有关单位:
《2009―2011年度新网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邵阳县人民政府
二○○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2009―2011年度新网工程实施方案
为稳步推进我县供销系统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以下简称新网工程)建设,促进我县供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供销合作社要加快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新网工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村流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培育新型营销组织形式为内容,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立起覆盖面广、网络完善、形式新颖、快捷高效、便民利市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实现农资供应配送制、日用消费品销售超市化、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化,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末,全县稳步形成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三大经营服务网络。2009年销售总额突破3亿元,2010年销售总额突破4亿元,2011年销售总额突破4.5亿元;农副产品购进2009年突破0.8亿元,2010年突破1亿元,2011年突破1.5亿元;巩固和发展专业合作社30个(2009年全县发展10个,2010年发展12个,2011年发展8个);农村合作经济协会18个(2009年全县发展8个,2010年发展6个,2011年发展4个);综合服务社200个(2009年全县发展50个,2010年发展100个,2011年发展50个);建设“新网工程”示范店50家(2009年全县建设20家,2010年建设20家,2011年建设10家);至2012年服务网络遍及80%以上的行政村。
三、新网工程建设内容
(一)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以县农资公司为龙头,组织和引导各基层社广泛整合现有资源,2009年全县投资870万元,建成30家二级配送站和100家终端配送点;2010年投资700万元,完成农资配送中心拓容扩建工程和10家二级配送站、100家终端配送点的整合;2011年投资400万元,完成10家二级配送站和50家终端配送点的建设,农资配送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以达到90%以上的乡镇实现二级配送和80%以上的行政村终端配送的目的,逐步形成上联厂家或大型供货商(主要以湘农公司为主),下联农资终端网点,集采购、物流、配送、零售和科技服务为一体,覆盖全县乡村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按照“统一布局、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的要求,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采取“自建式特许加盟”或“整体加盟”的操作方式,建设配送、信息、科技咨询服务三个平台,为全县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放心、经济、优质的农资产品和技术服务。
农资新网建设投入资金采取企业自筹、职工集资、银行贷款、县社扶持奖励等形式,确保在每年6月前全部到位,所有网点必须冠名“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县供销社在每年10月份前进行验收。凡合格达标的,每个二级配送站奖励5000元,终端配送点奖励2000元,奖金来源为供销社新网发展资金。通过农资网络的整合,2009年农资销售突破1.8亿元,2009年销售突破2.2亿元,2010年销售突破2.5亿元。
(二)建设农副产品市场购销服务网络。以华强粮油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充分利用供销社现有的网点、市场、设施和专业合作社,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设集农副产品基地、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成一体的产业链条,扩大农副产品购销及信息服务网络的覆盖面。2009年农副产品网点达到30家,2010年达到50家,2011年达到80家,积极参与粮油原料的收购,支持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发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农副产品的生产链条,稳步扩大农副产品的生产规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华强粮油的投资进度,争取华强粮油项目的上级支持。2009年实现农副产品销售1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1.2亿元,2011年销售突破1.5亿元。
(三)建设日用消费品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目前,我县供销系统已建立了烟花公司、人人家超市、南洋服饰广场、供销宾馆、五峰铺转角楼超市、黄亭市超市等消费网络的日用工业品龙头店。2009年--2011年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坚持以品牌赢市场,以市场争效益,通过龙头企业连锁带动日用工业品的配送业务,2009年实现全系统日用工业品零售突破1.2亿元,2010年销售突破1.5亿元,2011年销售突破1.8亿元。
1、进一步加大烟花爆竹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设力度。2009年,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占领农村市场,要将销售网络延伸到农村的每个角落,专营批发点要扩大到20个,终端销售点由原来的234个扩大到300个,力争2009年实现销售3000万元,2010年销售突破4000万元, 2011年销售突破5000万元。
2、加速供销大厦拓建改造进程。2009年供销大厦在8月末以前投资400万元进行拓展改造升级,一、二层为日用工业品超市,三至六层为宾馆.筹资办法为企业自筹100万,职工投资100万元,招商200万元,拓展经营面积1000平方米,整个大厦的经营面积拓展至5300平方米,建成县内最大的经营消费场所。2009年实现经营收入20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解决就业职位120个,2010年实现销售3000万元,利税200万元。
3、进一步增强五峰铺转角楼、南洋服饰广场和供销宾馆的服务功能。坚持以龙头店为平台,积极采取总经销、总代理、特许经营、集中采购等多种形式,组织区域经营、企业合作形成区域配送中心,建立上联生产、流通企业,下联农村基层网点的连锁经营网络,努力扩大服务功能,因地制宜走适合当地市场特点的连锁经营路子和有各自特色的连锁经营发展模式。
(四)进一步加快启动在待建项目的步伐。2009年,我县供销系统现在建项目有黄亭市供销社综合楼、枳木山供销社工业品超市,待建项目有九公桥综合市场、塘渡口农资批发市场、下花桥中心商场、金称市商场、五峰铺转角楼、白仓超市、土产食杂果品公司农副产品购销中心等。
1、黄亭市供销社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投资320万元,2008年已完成投资150万元。2009年完成投资170万元, 10月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2、枳木山供销社工业品超市。总建筑面积为5400平方米,投资350万元。2009年元月份完成规划、设计,2月份开工,2009年完成投资200万元;2010年完成投资150万元,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资金来源为超市投资100万元,职工集资250万元。
3、九公桥综合市场。总建筑面积为13500平方米,总投资850万元,一层为市场,面积为3200平方米,二至六层为职工住房。资金来源为招商引资200万元,职工投入650万元;2009年4月完成规划设计、职工搬迁等工作,6月初正式动工,年内完成投资400万元,2010年完成投资450万元,10月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4、塘渡口农资批发市场。总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2009年9月动工。2010年9月峻工并投资使用。
5、下花桥中心商场。投资220万元,拓展面积500平方米,2009年9月动工,2010年3月竣工启用。资金来源为职工筹资100万元,招商120万元。
6、金称市超市。投资80万元,拓展面积200平方米,2009年6月启动,12月竣工启用。资金来源为职工自筹。
7、五峰铺转角楼。投资250万元,拓展面积600平方米,2010年5月动工,2010年10月竣工。资金来源为职工筹资100万元,招商100万元,企业筹资50万元。
8、白仓超市。投资120万元,拓展面积250平方米,2010年3月动工,2010年10月竣工起用。资金来源为对外招商。
9、土产食杂果品公司农副产品购销中心。投资180万元,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2009年8月前完成规划设计,10月前动工,2010年10月前投入使用。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
(五)积极推进“两社一会”建设。
1、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至2011年坚持领办、帮办、参与和自办专业合作社30个,并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引导组织相同相似产业的广大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方式组织起来进入市场,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连结后走向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把农产品的种植优势转化为区域优势,开拓出“办一个专业社,兴一个品牌,富一方百姓”的新格局。
2、建设综合服务社。综合服务社是适应新时期农民精神与物质生活需求变化的一种重要服务载体。全县8个基层社,2009年--2011年10月前建立200家综合服务社。
3、积极组建农村合作经济协会。全县8个基层社要发挥本系统在农资、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及烟花爆竹等经营方面的优势,围绕主导产业、特色农业和主导产品,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三年内组建各类专业协会18个,把行业协会办成既能开展联合合作,提高行业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又能指导和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四、落实“新网工程”的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县供销新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县政府成立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人大、县政协、县政府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国土、商务、供销、银信、税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供销社主任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和政策,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发展和改革、税务、商务、农业、银信、国土等部门要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在立项、资金、税收、土地征收、资产重组、企业改制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稳步推进供销系统新网工程建设,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和扶持。商务部门要重点扶持供销合作社参与“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培育连锁经营骨干企业,构建连锁配送体系。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注册登记,培育农产品优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