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夫夷清风
“夫夷清风”第七期丨咏史倡廉的胡曾
时间:2023-10-08 来源: 【字体:

夫夷清风

金称市镇党委书记 袁彦亮

讲述廉洁故事,传承优良家风,传播廉洁文化,弘扬清风正气,欢迎收听夫夷清风。大家好,我是袁彦亮。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故事是《咏史倡廉的胡曾》。

胡曾(839——885),字静轩,号秋田,邵阳县长阳铺镇秋田村人。唐懿宗咸通年间“再三下第”后进士及第,曾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路岩、高骈幕僚、延唐县(今宁远县)令、翰林院御史兼礼部侍读。其为官一生以“所在必公卿馆谷,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视人间富贵亦悠悠然”之清廉品性流芳千古,以文事建武功独具一帜而功昭日月,以百诗咏史为我华夏第一人而泽沛江河。唐僖宗光启元年,胡曾病逝于武昌府。

胡曾为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视富贵如浮云,从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着洁身自爱的品德。协助高骈平定战事后,他发现高骈有谋反之意后,便毅然不辞而别,脱离高骈。

青年时代的胡曾就目睹了晚唐时期农村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也了解下层百姓的疾苦。他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以“咏史”名集的诗人,采取每首均以地名为题所写的咏史诗,从唐末政治腐败、生灵涂炭的黑暗现实出发,藉历史事实抒发关心、同情人民的痛苦的同时,追述兴亡,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对统治者的腐败给予讽刺和揭露,警告和规劝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荒淫无道,乐极生悲,倡导清正廉明、国家中兴的理想。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夫差,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劳民伤财,造成国力空虚。最后被越王勾践打败时,越王勾践想把他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他说:“我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拔剑自刎而亡国。胡曾据此史实写有告诫后世执政者《姑苏台》一诗: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醁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并留下“一诗令帝王罢宴”的佳话。

相传,前蜀后主王衍,年少荒淫,不理朝政,任凭贪官买官卖官,搜刮民财。生活骄奢淫逸,宴饮无度。有一次宴席上,内侍宋光溥就以胡曾这首振聋发聩,催人警觉的《姑苏台》劝诫他,他听了之后,全身冒汗,当场罢宴而去。但不听劝告的他,在位不到八年就以被杀灭族的结局收场,被杀时才28岁。

胡曾的咏史诗,在中国最大的官修丛书《四库全书》中,有整整3卷,其中不少被《三国演义》等话本、小说广为引用,并被旧时代的学馆用作蒙学教材,启迪童蒙。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主办单位:邵阳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县数据局 |联系方式:0739-6821117(县政府办) 0739-6834107(县数据局)
网民监督举报电话:0739-6560308(县委网信办) 版权所有:邵阳县人民政府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3007878号 湘公网安备 43052302000107号 网站标识码:4305230028
主办单位:邵阳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县数据局